【会议报道】动脉瘤介入沙龙---杰为卓荦·第四期(膨胀圈专题)+ 查看更多
【会议报道】动脉瘤介入沙龙---杰为卓荦·第四期(膨胀圈专题)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0-08-25 09:42
浏览次数:695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8月25日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泰杰伟业携手天坛神经介入联盟共同举办大型线上学术会议——“杰为卓荦”第四期如约顺利开播。“杰为卓荦”是泰杰伟业与天坛神经介入联盟在疫情背景下联手举办的,以神经介入专业学术为基础的系列线上交流会议,旨在汇聚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发展理念,紧跟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技术方向,大力支持中国脑卒中防治事业。
本期会议以泰杰伟业最新Perfiller®膨胀圈为主题,诚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梁国标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张鑫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旭英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朝华教授担任主持和点评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吴琪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朝华教授担任讲者嘉宾,共同分享使用泰杰伟业Perfiller®膨胀圈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大家奉献一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学术盛宴。
会议伊始,由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首先致开场辞。李佑祥教授表示,由于疫情的原因,更多采用了线上学术交流的形式,学术性和针对性更强。泰杰伟业目前在研和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也很多,膨胀圈是其中之一。对于生物修饰的弹簧圈,目前种类也比较多,但通过国外多中心研究,能够产生临床效果的只有膨胀圈。

紧接着,李佑祥教授首先分享了《Perfiller®填塞大型动脉瘤分享》的讲题。

李佑祥教授提到,早期的膨胀圈受到了操作时间的限制,可操作性较差。而Perfiller®作为新一代膨胀圈的代表之一,膨胀丝内置,操作时不再受到时间限制,更易接受。随后,李佑祥教授介绍了该病例的基本情况。患者由于动脉瘤的占位效应,两侧视力下降明显。术前DSA也显示出动脉瘤体积很大,瘤径超过2cm。

经过本次使用,李佑祥教授认为泰杰伟业Perfiller®膨胀圈推送感觉顺畅,柔顺度良好,可媲美进口产品。内置高分子丝内膨胀方式,不影响术中操作。

讨论环节:
1.梁国标教授对于这类大型动脉瘤填塞时,造影剂滞留的标准进行了探讨。李佑祥教授表示,这类患者,填塞时不能致密栓塞,否则占位效应依然存在。而判断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要看是否对血流动力产生影响。有造影剂滞留,可以认为是起到了对血流动力的干扰作用。在这方面,膨胀圈比单纯裸圈在数小时后的效果要好。
2.张鑫教授认为李佑祥教授的思路特别新颖。对于蛛网膜下腔有射流的大型动脉瘤,适当填塞弹簧圈可以防止单纯密网支架治疗时会造成动脉瘤破裂。
3.何旭英教授表示,使用过形圈直径较小的几个膨胀圈。释放盘绕时感觉柔顺良好。
随后,东部战区总医院吴琪教授分享了《Perfiller®膨胀圈与Perdenser®弹簧圈应用体会》。

吴琪教授指出,泰杰伟业Perdenser®弹簧圈分为超软型、柔软型和加强型,符合临床对于不同大小动脉瘤治疗过程中对弹簧圈柔软度需求的不同要求。
第一则病例,采用了Perdenser® 4 mm*12 cm-3D 弹簧圈。先在没有支架释放的情况下观察成篮效果,可以很好的达到贴壁成篮的效果,推送手感也比较良好。随后完全释放支架,最终也达到了致密栓塞,且对血管通畅性有良好的保留。

第二和第三则病例,均是有子瘤的动脉瘤,成篮填塞的过程体现了Perdenser®良好的空间捕捉能力。不仅对于母瘤,对于子瘤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

第四则病例,则是全部采用Perdenser®弹簧圈填塞破裂动脉瘤。可以达到良好的致密栓塞。

第五则病例,首先对Frepass®微导管塑形,顺利就位。随后采用Perfiller®4mm*8cm-3D成篮。随后采用Perfiller®3mm*6cm-3D,Perdenser®2mm*4cm-3D两枚栓塞。造影显示达到致密栓塞的效果。

第六则病例,治疗的是一例大脑后动脉的夹层动脉瘤。采用Perdenser® 7 mm*30 cm-3D、6 mm*20 cm-3D弹簧圈以及Perfiller® 4 mm*8 cm-2D、3 mm*8 cm-2D 膨胀圈进行成篮及栓塞。再配合双支架辅助技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吴琪教授最后提到,Frepass®微导管是一款性能优秀的微导管。Frepass®微导管型号丰富,头端塑形保持性良好。在目前的形势下,可以提供给临床更多的选择和帮助。同时在临床应用中,泰杰伟业的产品吸取建议和意见的改进速度很快,充分体现了民族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
讨论环节:
1.张鑫教授指出,吴琪教授将目前使用的泰杰伟业相关产品进行了全面介绍。弹簧圈的成篮和填塞感觉比较柔软。对于弯曲比较大的血管,张鑫教授认为由于泰杰伟业Frepass®微导管具有良好的抗椭圆化的性能,可以作为更好的选择。
2.李佑祥教授分享了自己使用的经验,认为电解脱弹簧圈,采用管内解脱时,不要马上撤出推送杆,而是解脱后直接用推送杆将已解脱完成的弹簧圈解脱点推出微导管即可。
3. 梁国标教授认为,对于较小的动脉瘤,膨胀圈具有更好的成栓效果。可以考虑更多采用膨胀圈成篮,瘤内成栓效果会更好。
4.李佑祥教授也指出,采用膨胀圈收尾时,膨胀圈良好的成栓效果并不会对载瘤动脉造成影响。
5.张鑫教授补充道,可以用膨胀圈进行成篮。在成篮过程中已经对瘤颈有封堵效应,对于瘤颈的封堵效果会更好。

王朝华教授通过3则病例,分享了自己使用Perdenser®和Perfiller®的个人经验。其中第一例,动脉瘤大小5mm*8mm,术中全程采用泰杰伟业产品。首先采用Perdenser®7mm*30cm-3D进行成篮,达到理想的成篮效果。随后采用Perdenser®6mm*20cm-3D、4mm*8cm-3D以及Perfiller®5mm*15cm-3D进行填塞,最后用Perdenser®2mm*4cm-2D完美收尾。收尾时弹簧圈可以在之前已经相对比较致密栓塞的情况下充分捕捉空间,从而最终达到致密栓塞的效果。并且术后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通畅,血管保留良好。

王朝华教授特别指出,泰杰伟业弹簧圈的360°Ω开环设计,不仅成篮稳定,同时增加了释放过程中随机转点的性能,成篮贴壁性良好。采用Perdenser®和Perfiller®组合使用,可以满足动脉瘤填塞手术成篮、填充到收尾的全过程。
第二和第三则病例都是破裂的微小动脉瘤。术中采用Perfiller®和Perdenser®配合使用。术后造影也显示达到了良好的致密栓塞效果。对于相关动脉也保留了良好的通畅性。


王朝华教授认为,对于微小动脉瘤,可操作的空间小,术中难度较大。使用泰杰伟业相关产品对于此类动脉瘤依然可以有良好的操作感受和治疗效果。
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术不断更新,相关器材的发展日新月异。集百家之所长,汇群英之所智,打造神经介入领域的高端专业学术交流沙龙,推广神经介入的新思维、新技术,一直是泰杰伟业和天坛神经介入联盟共同目标。
六位教授通过大量实践病例,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向大家全面展示了采用泰杰伟业Perdenser®弹簧圈、Perfiller®膨胀圈和Frepass®微导管的成功经验。泰杰伟业一直致力于为临床提供更加优秀的产品,不断扩充的产品线也为临床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杰为卓荦”下一期活动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