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国产血栓保护装置上市后临床观察性研究启动会

发布日期:2021-09-26 12:57
浏览次数:442
 
       时值九月,金秋送爽。9月25日泰杰伟业在湖南长沙召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国产血栓保护装置上市后临床观察性研究启动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司一直以来的工匠精神,加快介入国产化转型进程,持续推进全线产品的研发工艺进程。

       首先由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进行研究者启动会致辞,同时在参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启动会的帷幕。



       紧接着,由泰杰伟业产品经理王逸然,进行Proender®一次性使用栓塞保护伞的产品介绍。提到了本次研究对象Proender®保护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柔软度,同时渐变的滤网孔径保证了捕捉栓子能力的同时降低了血管内压差,以及网口的显影锁边结构使得保护伞与血管内壁贴壁更紧密。此外,独立运动导丝也为术中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后由高鹏教授对本次临床试验设计进行简要介绍。高鹏教授指出,本次研究有3大亮点。亮点一:本次是开展一项国产远端保护伞的多中心单组研究,参与的中心覆盖全国60多个中心,观察时间为期30天;亮点二:研究者可综合考虑不同颈动脉支架工艺设计,技术因素等,只要求使用统一的国产血栓保护装置(即Proender®),而对于植入的颈动脉支架的品牌型号,无特殊要求;亮点三:本次研究也是为了加快国产化的进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近20年来国际上一些大型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举不胜数,例如:如今仍在入组的ESCT-2三臂研究,在15年终止SPACE-2研究,以及最近发表在柳叶刀上的ASCT-2研究等。颈动脉狭窄是目前世界上做的最多的试验,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在世界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目前国外进口品牌的EPD有多款成熟产品,但是目前国产EPD的文献报道几乎为空白,因此也迫切需要在国内开展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登记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国产EPD在颈动脉支架手术真实世界的安全有效性,同时进一步规范远端保护伞在临床上的选择与使用,对于国产栓塞保护伞的应用推广及规范使用具有显著的意义。

       本次国产血栓保护装置上市后临床观察性研究启动会的顺利召开,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伞的规范使用和应用推广。更是为泰杰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泰杰伟业一直致力于中国神经介入领域的发展和推广,成为国产品牌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离不开各位的指导和支持。今后也将在各位的见证下继续助力于中国卒中防治事业。
      








泰杰伟业相关产品简介

     Prodener保护伞是国内首个金属编织保护伞。渐变滤网孔径设计,在保证捕栓有效性的同时提供了更顺畅的血流通过性,降低血管内压差,减少相关损害和并发症。独立导丝设计,使伞包释放后仍可安全的调整,避免了对血管内壁的损害。双mark显影,保证术中精准定位。全显影环的设计,可以在术中清晰识别伞包的释放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