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6.09
采用FrebleTM中间导管配合Perfiller®膨胀圈栓塞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1-3]。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IDA好发于椎动脉,其次是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血管壁的病理损伤模式和管腔构型密切相关[4]。
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已成为血管内治疗IDA的重要方式,理论上不仅可闭塞IDA,同时可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许多文献报道显示,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ID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仍存在术后出血和复发等风险,其疗效还有待于长期的临床观察[5-6]。支架置入术治疗IDA的原理在于置入支架减缓甚至改变了动脉瘤瘤腔内的血流,促进动脉瘤瘤腔内的血栓形成,同时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压迫内膜瓣使其贴附于血管壁,使IDA闭塞,并促进内皮的修复,达到解剖愈合[7]。
患者信息:女性,55。
术前诊断:椎动脉动脉狭窄合并V4段动脉。
手术方案及过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

术前造影可见椎动脉存在狭窄,椎动脉V4段存在一不规则动脉瘤。

首先使用中间导管“裸奔”到位,过程顺畅。在6F泰杰FrebleTM中间导管的稳定支撑下,输送球囊到位后进行预扩。随后在支架辅助下,推送泰杰Perfiller®2mm×6cm-3D膨胀圈进行成篮。

成篮满意后,继续使用一枚Perfiller®1.5mm×3.0cm-3D进行填充,最后以一枚Perfiller®1.0mm×2.0cm-3D收尾。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无造影剂残留,手术完美结束。术者反馈,中间导管通过性良好,支撑性能稳定;膨胀圈推送顺畅,圈体柔软。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需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对于颅内夹层动脉瘤而言,因其动脉异常迂曲、延长和扩张等原因,使得微导管到位及精确操作较困难,是一类特殊类型动脉瘤。到位顺畅、支撑稳定的颅内中间导管是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品介绍
泰杰伟业最新上市的FrebleTM中间导管具有5F和6F两个系列。其中6F内腔直径达0.072",是目前中间导管中内腔直径最大的。更大的内腔直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器械的兼容能力,为后续的双系统甚至多系统操作提供便利条件。
FrebleTM中间导管提供多达18个规格型号,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无论5F和6F系列,头端均有直型和预塑25°两种头端形状,使临床面对迂曲血管时拥有更安全、更方便、更顺畅的选择。


泰杰伟业最新上市的Perfiller®高分子丝膨胀圈分为复杂型(3D)和螺旋型(2D)。高分子丝遇水膨胀,可以有效增加栓塞密度,即刻达到致密栓塞的效果。而且由于高分子丝膨胀后可以有效增加圈体稳定性,避免血流冲击造成的弹簧圈整体压缩,从而更加长效保护瘤颈,避免“犬耳征象”,有效降低远期复发率。


全新的推送系统,推送杆力学传递更加精准,推送过程更加轻松、顺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