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扬帆起航——泰杰伟业神经介入沙龙福建站+ 查看更多
【会议报道】扬帆起航——泰杰伟业神经介入沙龙福建站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08-08 16:40
浏览次数:286
会议开始,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锷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鹏教授进行开场致词。


接下来由北京泰杰伟业副总经理陈曦进行会议致辞。陈总首先感谢了各位专家教授参加本次会议,另外表示泰杰伟业一直致力于做好神经介入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各位专家教授为我们多提供方向,后续将由研发总监和产品经理带来的研发产品和上市产品介绍也希望可以收到各位教授的意见和建议,以供不断改进、提高,使产品更贴近临床。未来也希望可以举办更多此类线下会议,一方面可以为专业的技术交流提供平台,同时也是厂家学习的好机会。

接下来由泰杰伟业研发总监许总带来《医工结合模式下的神经介入产品布局与创新》。许总监介绍了公司概况、核心产品优势及产品线布局。泰杰伟业的产品线布局包括出血产品、缺血产品及通路类产品三大产品线,基本囊括了神经介入手术全部使用器械,目前在研产品20几款,最终目标是希望为临床提供完整产品解决方案。




期间专家们主要对膨胀圈吸水膨胀时间以及是否有手术操作时间限制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学术经理都进行了解答:膨胀圈吸水膨胀时间需要10-20秒,由于是内芯膨胀所以不会对手术操作时间有限制,临床使用时和普通弹簧圈没有区别。最后专家们也表示这次的产品介绍很有意义,让专家们注意到了一些产品的操作细节以及产品优势,这对于日后的临床使用有非常大的帮助,知己知彼方能大获全胜。
接下来就是各位教授带来的课题演讲。上半场会议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灯亮教授进行会议主持。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汪伟巍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伟鹏教授、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树法教授作为点评嘉宾。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任保刚教授,任教授带来的题目是《经桡动脉路径治疗后循环动脉瘤》。任教授先是介绍了经桡入路的优势以及适应症,后续通过四个病例来具体说明临床实际感受及经验。







任教授总结,经桡入路是一种患者接受度比较高,舒适度比较高的方式,是一种比较热点的治疗方式,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入路。
最后任教授分享了使用泰杰伟业Perfiller®膨胀圈的经验和感受。任教授认为Perfiller®膨胀圈由于其一级螺旋内部的水凝胶物质的填充对于血流的抗冲击能力优秀。

随后教授们主要针对案例进行了细节的询问,主要关注了对P1位置穿支动脉的保护的问题。最后教授们表示经桡动脉入路有其优点,但是也有其缺点,比如接近百分之六十的血管损伤率和闭塞率,容易痉挛,而且经桡入路依然有适应症局限,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方式。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泉州市第一医院的高改明教授,高医生带来的是《一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栓塞术》的课题。






术后弹簧圈栓塞位置栓塞致密,瘤颈口有小部分残余显影,没有新发出血,两周后瘤颈口位置出现复发,内段血管出现梭形膨大。
专家教授针对这个经典病例进行了热烈讨论。教授们认为根据该病例大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造影考虑是血泡样动脉瘤,发展过程也证实是血泡样动脉瘤的发展过程,猜测动脉瘤大部分是假性,真性的部分只有紧贴血管壁的一部分,可能术中只做到了水肿腔的假性栓塞。对于假性动脉瘤,栓塞重点是瘤颈部位的栓塞,可有效避免再出血。这种类型的动脉瘤在没用密网支架的情况下,打补丁技术应该是最应该选择的技术,能更好避免再出血。该病例瘤颈口位置没有栓塞完全,虽然用了三个支架,但是EP支架网眼太松,不能起到足够的血流导向作用。
最后高医生也表示该病例治疗时也存在器械不足的原因,没有更好更有效的产品可以使用。
会议上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引起我们厂家的强烈深思,加强了我们不断研发、创新的动力,希望未来可以为基层医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帮助挽救更多生命。

接下来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厦门市第三医院的陈锋龙医生,带来的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并颅内动脉瘤一例》的课题。第四位是来自邵武市立医院的胡亮医生,带来的是《基底动脉瘤密网支架辅助下栓塞治疗》课题。


陈锋龙医生分享了一例颅内感染性动脉瘤的治疗经过以及进行了颅内感染性动脉瘤诊治的研究进展分享。两个课题病例也引起了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宣武医院张鹏教授也分享了自己临床诊疗感染性动脉瘤的经验。
下半场会议,邀请福建省立医院魏德教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黄金生教授作为会议主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汪伟巍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伟鹏教授、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树法教授为点评嘉宾。
首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的龙建武教授分享了《A1窄颈破裂动脉瘤栓塞一例》的讲题。

患者为年轻女性,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左侧A1起始处动脉瘤,影像检查显示瘤颈口特别狭小,动脉瘤瘤体貌似悬浮,瘤颈的位置不易看到。

龙建武教授介绍到手术的关键在于微导管的超选,术中先选用Echelon10,超选失败后改用SL-10,超选成功后,填入弹簧圈达到致密栓塞效果,术后复查效果良好。

接下来,由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介入组谢达华教授分享了一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例。

患者为中年男性,急诊CTA提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三维测量动脉瘤大小约6.2mm*8.5mm,造影显示双侧A1均存在。

谢达华教授视频播放了手术操作的全过程,介绍手术优先考虑的是单纯弹簧圈栓塞,但术中填圈过程造影显示弹簧圈有部分弧袢突入右侧大脑前A2段,遂放置一枚支架;后进行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左侧大脑前A2段以远未显影,考虑弹簧圈挤压,遂再次选用一枚支架释放。


谢达华教授病例分享完之后,针对前交通动脉瘤解剖的复杂性、此处动脉瘤填圈后易逃逸、栓塞后易破裂以及支架放置形态等方面,专家们根据各自临床经验展开了学术交流。
接下来,厦门市第五医院的崔立山教授分享了《颅内多发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讲题。

患者为老年女性,入院头部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分歧部可见2个动脉瘤,其中责任动脉瘤较大靠下干,动脉瘤大小约3.2mm*4mm,瘤颈约2.1mm;正对M1处有一较小动脉瘤,动脉瘤大小约1.5mm*2.1mm,瘤颈约1.5mm。

手术采用的是全麻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首先处理责任动脉瘤,成篮满意后进行填圈,因术中造影显示瘤颈残留,为防止术后复发,故半释放支架下选用泰杰伟业Perfiller1.5mm*3cm膨胀圈对瘤颈口进行致密栓塞,后继续填圈至动脉瘤整体不显影;然后调整微导管入第二个动脉瘤,全释放支架下,选用了一枚弹簧圈栓塞呈锥形的较小动脉瘤;术后复查CT效果良好。

崔立山教授分享完该病例之后,针对该病例抛出了几点思考,专家们对此也展开了学术交流,同时专家们还强调指出微导管头端可摆动是安全栓塞动脉瘤的前提,支架半释放程度以部分覆盖瘤颈口且不影响微导管的头端摆动为准则。


患者为年轻女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检查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旁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预行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支架半释放下,填入2枚弹簧圈后,选用了泰杰伟业半号圈系列Perdenser®1.5mm*3cm-2D、Perdenser®1.5mm*2cm-2D进行致密栓塞。

造影显示颈内动脉远端不显影,考虑半释放的密网支架开放不良,应用球囊进行扩张后显影,术后两周造影复查,效果良好。


康俊龙教授介绍完病例,总结到对于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采用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这是在该院做的第8例,前期7例患者随访效果满意,并指出对于术中遇到动脉瘤破裂出血一定要镇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快速填塞出血点。
对于该血泡样动脉瘤的病例分享,专家们深入分析探讨了血泡样动脉瘤的不同分型及治疗方法区别、应用不同支架治疗经验分享以及密网支架半释放时需要注意事项等等。
随着一个一个的病例分享,在不知不觉中,此次福建沙龙会议已接近尾声,专家们对泰杰伟业提供这样的学术交流机会再次表示感谢,并且认为这种更接近临床的沙龙会形式非常好,大家纷纷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分享各自临床实战中的经验教训,以后便可少走不少弯路,对之后的实际临床工作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使人受益匪浅。
泰杰伟业也非常感谢专家教授们参加泰杰伟业全国巡回沙龙会——福建站的活动,这也是我们全国巡回沙龙会的首站。那么在未来,泰杰计划将举办多场沙龙会,为几千名术者提供学术交流、华山论剑的平台。这也符合一直以来泰杰想要做民族介入品牌引领者的理念。希望在神经介入领域国产化的进程上,泰杰伟业与大家能够携手并进,共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