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复杂串联动脉瘤一例


颅内复杂动脉瘤传统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临床术者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动脉瘤的血运重建、载瘤动脉的血流导向,以及预后及复发的风险。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出现提高了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降低了手术难度。未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会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同时也不断改变更多临床术者对动脉瘤治疗理念。


       1.患者基本信息

女性患者,60岁。因“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2周余入院”。

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应灵敏,双侧听力减退,四肢肢体肌力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椎管内肿瘤切除史。

       2.术前影像资料

术前影像学检查: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C5、C6段动脉瘤)。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

       术前右侧DSA造影:右侧颈内动脉C5段动脉瘤,指向前外侧,大小约1.38mm*1.23mm,瘤颈约1.66mm;C6段动脉瘤指向后外侧,大小约1.68mm*1.43mm,瘤颈约2.41mm。载瘤动脉尺寸:近端直径3.5mm,远端直径3.2mm。


【C5段动脉瘤】                                                                【C6段动脉瘤】

  
【右侧颈内动脉3D旋转】

  
【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


左侧颈内动脉3D旋转

       3.治疗策略

·术前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C5、C6段多发动脉瘤

·手术计划方案
全麻下行右侧C5、C6段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术中涉及器械
·6F 90cm 长鞘
·Synchro-2 200cm微导丝
·泰杰 6F-115中间导管
·泰杰TJMC18 Plus支架微导管
·泰杰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4.0mm*25mm

      4.治疗过程

1)穿刺,建立稳定通路:

       患者仰卧位,全麻到位,6F长鞘、6F-115中间导管同轴,在Synchro-2 200cm微导丝引导下建立稳定通路,随后寻找合适工作角度,应用TJMC18 Plus支架微导管越过瘤颈远端到达右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


2)输送Nuva®密网支架到位:

       经TJMC18 Plus支架微导管引入预期血管内直径/长度为4.0mm*25mm的Nuva®密网支架,当Nuva®密网支架输送导丝的头端显影弹簧与微导管远端标记齐平时,输送到位。


3)释放Nuva®密网支架:

       支架远端释放锚定后,逐步“推拉结合”缓慢释放支架,观察支架头端打开良好,在透视下输送系统释放-回收段整体显影,术中不断调整微导管处于血管中轴线上保证支架完全打开。

  

继续释放Nuva®密网支架

       在透视下经TJMC18 Plus支架微导管继续完全释放支架,当输送导丝上完全释放标记超出微导管远端标记时,Nuva®密网支架装置实现完全释放。

     

       Nuva®密网支架完全释放后,手推造影剂观察显示支架贴壁良好,动脉瘤造影剂残留明显,遂直接回撤输送导丝并撤出通路系统结束手术。

  

4)术后情况:

       术后工作位,正侧位造影:动脉瘤瘤腔部分滞留明显,载瘤动脉通畅。


【术后工作位造影】

  
【术后正侧位】

       术后即刻CT重建及术后第2天CTA重建,观察显示支架打开充分,贴壁良好。


术后即刻CT重建


术后第2天CTA重建

       1.本病例为颅内复杂串联病变,右侧颈内动脉C5、C6段动脉瘤,对于此类病人采用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重建血管壁,可避免术中操作动脉瘤,减少术中破裂风险,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

       2.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由泰杰伟业公司出品,该款产品设计新颖:输送系统的远端显影弹簧、释放-回收区间标记、完全释放标记术中均可显影,显示血管真实走向,提供路标引导功能,便于支架循迹释放,良好贴壁;支架主体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丝,具有独特的超弹性和较好的柔顺性,除此之外还有2根铂铱合金显影丝提供支架骨架显影,约1/3的镍钛铂丝提供支架轮廓显影,使得支架具备通体显影的特点,术中易于观察支架打开、走形及贴壁情况。

       3.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贴壁良好是动脉瘤完全闭塞的重要保证,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整体性能优良,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结构的设计,方方面面考虑临床关注的重点—密网支架的贴壁性,特别是输送系统和支架的显影效果在术中对锚定和支架的贴壁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从而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彻底治疗动脉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