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7.01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一例
1. 患者基本信息
男性,54岁,因“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月余”入院。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病史,无冠心病病史。
查体:神志清楚,神经功能无缺失。
2.手术方案
手术拟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
3.术前影像

术前3D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测量载瘤动脉近端血管直径约5.1mm,远端血管直径约3.3mm,预计覆盖病变部位所需密网支架长度约18mm。
4.术中使用材料
5.手术过程
6F长鞘、5F中间导管同轴建立稳定通路。选择合适工作角度,在微导丝导引下顺利将XT-27支架微导管送至大脑中动脉远端;然后将泰杰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JED-D-5.5-12(预期血管直径和长度:5.0mm*16mm)沿XT-27支架微导管顺利输送到位。
![]() |
术中Nuva®密网支架的释放,术者采用的是中间导管“特洛伊木马技术”,即在同轴技术下,将中间导管头端越过病变处到达大脑中动脉M1段,然后回撤支架微导管,将Nuva®密网支架的头端释放于中间导管内。

借助中间导管辅助Nuva®密网支架的安全释放到位:首先输送系统、支架微导管和中间导管整体回撤到病变远端预期锚定位置,并确保支架头端安全避开后交通动脉,然后回撤中间导管完成Nuva®密网支架的远端释放定位。
随后采取推拉结合方式缓慢释放Nuva®密网支架,在血管过弯处造影观察确保支架充分展开贴合血管内壁。

Nuva®密网支架完全释放后,采用微导丝成攀技术对支架内进行常规按摩,促进支架进一步充分贴壁。
术后即刻造影观察,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载瘤动脉前向血流与术前造影无明显变化,后交通无影响,顺利结束手术。
该病例为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应用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进行治疗,相较于传统弹簧圈栓塞,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风险,有助于患者良好的远期预后。术中应用“特洛伊木马技术”释放,中间导管高到位,是为了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使得支架的定位更加精准。
Nuv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主体丝采用的是镍钛合金,具有独特的超弹性,自膨能力强,术中可见支架出导管后即刻膨开主动贴合血管管腔结构;另外,Nuva®密网支架还引入了DFT圆丝和扁丝,提高了径向支撑力。术中Nuva®支架打开顺畅,贴壁性好,径向支撑力适中,在血管过弯处推挤时也不易折弯变形,提供30%~35%高金属表面覆盖率,置入后血流导向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