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denser®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多发动脉瘤


多发性动脉瘤就是脑血管中存在不止一个动脉瘤,而是在不同部位有多个动脉瘤。但是一般出血都是一元化解释,一般出血都是一个动脉瘤破裂。可以根据头颅CT和DSA综合判断哪个动脉瘤是责任动脉瘤,优先进行治疗[1]。随后再对其他动脉瘤进行治疗。虽然也有人认为对未破裂可以暂不处理,但考虑到动脉瘤本身就存在破裂风险,还是应该尽早治疗进行填塞[2-4]
一直以来,微创夹闭动脉瘤被认为是治疗动脉瘤的金标准,而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材的发展,一台手术中对多个动脉瘤进行填塞已经相当成熟,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非侵袭性的手术,从而引起了对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争议[5-8]。在Brinjikji等的研究中,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来说,介入栓塞与外科治疗相比较,可以降低手术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9]。因此对于临床症状较重及严重并发症的老年患者,介入栓塞可能更加安全、有效。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77岁,前交通动脉瘤和颈内动脉瘤。

手术方案: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

手术过程



术中路图引导下,置入支架微导管到位备用,栓塞微导管在导丝引导下置入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内,顺利就位后,先半释放支架,选择泰杰Perdenser®3mm*6cm-3D弹簧圈成篮,可见成篮圈贴壁且稳固,提供了瘤内稳定的支撑,成篮满意。



释放支架后,选用一枚Perdenser®2mm*6cm-2D弹簧圈枚进行填充,一枚Perdenser®1.5mm*2cm-2D弹簧圈进行收尾,再次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前交通动脉血流通畅。



随后对颈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术中工作位路图引导下,微导管顺利就位,采用泰杰伟业Perdenser®1.5mm*3cm-2D成篮,1.5mm*2cm-2D进行收尾。



术后即刻造影可以看到,动脉瘤致密栓塞,瘤腔内无造影剂残留,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手术完美结束。

该病例为多发性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案例,术中栓塞的颈动脉动脉瘤为微小脉瘤,术中破裂风险较高,选择的弹簧圈需要圈体柔软且释放过程中对动脉瘤壁压力小,泰杰伟业Perdenser®弹簧圈采用360°开环设计,使其在植入过程中自身释放张力,减小对动脉瘤壁的压力;齐全的产品型号,超软型弹簧圈满足临床中微小型动脉瘤的选择;最终瘤体与瘤颈达到致密栓塞的目的,手术顺利结束。

产品介绍

泰杰伟业自主研发生产的Perdenser®弹簧圈分为复杂型和螺旋型两种。其中复杂型依靠其360°Ω开环配合随机转点的设计,可以良好的成篮,有效保护动脉瘤壁,避免动脉瘤破裂。优异的成篮表现不仅有助于保护动脉瘤壁,更为后续填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弹簧圈头端采用高分子球帽设计,可以确保不会对动脉瘤壁产生损伤,避免术中顶破动脉瘤。

优秀的缝隙捕捉填充能力,有效保证手术可以达到致密填塞的效果。上百种型号,亦为临床提供从成篮到填充到收尾的全系列选择。



根据形圈直径不同所采用的差异化柔软度设计,满足不同大小的动脉瘤填充需求,支撑从成篮到填充直至收尾的全线操作。泰杰伟业超软型弹簧圈具有良好的柔顺性,既可以在微小动脉瘤治疗中作为成篮、填充使用,还可以作为中大型动脉瘤治疗的收尾圈使用,均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表现。



作为国内首款秒解脱的弹簧圈系统,解脱方式稳定、快捷,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特别是在动脉瘤破裂治疗时,更是可以做到争分夺秒,降低患者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 忠 诚. 神 经 外 科 学[M]. 南 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85.
[2] 武琛,许百男,李宝民,等.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48( 19) : 1496 - 1499.
[3] Won YS,Rho MH,Kim BM,et al.Various techniques of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of wide-necked orfusiform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 initial andmid-term results[J]. JKorean Neurosurg Soc,2013,53 (5 ) : 274-280.
[4] Rho MH,Park HJ,Chung EC,et al.Various techniques of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of wide-necked orfusiform artherosclerotic and dissecting unruptured vertebrobasilar arteryaneurysms for reducing recanalization: mid-term results[J].Acta Neurochir ( Wien) ,2013,155 ( 11 ) : 2009-2017.
[5] Spiotta AM,WheelerAM,Smithason S,et al. Comparison of techniques for stent 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of aneurysms[J]. J NeurointervSurg,2012,4( 5) : 339-344.
[6] ter Brugge KG.Cavernous sinus segmen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 whether and howto treat[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12,33( 2) : 327-328.
[7] Eddleman CS,HurleyMC,Bendok BR,et al. Cavernous carotid aneurysms: to treat or not to treat? [J]. Neurosurg Focus,2009,26( 5) : E4.
[8] Kupersmith MJ,Stiebel-KalishH,Huna-Baron R,et al. Cavernous carotid aneurysms rarely cause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r major neurologic morbidity[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02,11( 1) : 9-14.
[9]Stiebel-Kalish H,Kalish Y,BaronRH,et al. Presentation, natural history,and management of carotid cavernous aneurysm[J]. Neurosurgery,2005,57( 5) : 85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