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6.09
Perfiller®膨胀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近年来,颅内动脉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继脑血栓、脑出血之后的第3位颅内病变[1]。该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1%~3%[2-3],中国人群发病率为7.0%~8.8%[4-5]。
患者基本信息:女,72岁,因“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入院。
术前DSA多角度造影显示患者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有一相对宽颈囊状动脉瘤,瘤体大小约8.0mmx6.0mm,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

术中路图引导下,栓塞微导管及支架微导管顺利就位,支架微导管预先到位备用。随后采用泰杰伟业Perfiller®7mm*20cm-3D膨胀圈成篮,由于Perfiller®膨胀圈完美贴壁成篮且非常稳定,遂未植入支架,进而继续填充膨胀圈。

随后相继填入泰杰伟业Perfiller®6mm×12cm-3D、5mm×15cm-2D、3mm×6cm-2D、2mm×3cm-2D膨胀圈各一枚进行填充。最后以Perfiller®2mm×4cm-2D膨胀圈收尾。

该案例中动脉瘤相对宽颈,术前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Perfiller®膨胀圈为预置型圈,成篮稳定,配合其360°Ω开环设计,使其具有更好的适形性。该动脉瘤应用Perfiller®膨胀圈进行成篮,其术中表现出良好的成篮效果,贴壁且稳固;最终瘤体与瘤颈得到致密栓塞,无需植入支架辅助,从而使患者术后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为患者大大节省手术费用的同时提供了更方便的术后生活。此外,Perfiller®膨胀圈的高分子膨胀丝膨胀后均匀填充在一级螺旋以内,应用其致密填充后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抵抗血流冲击能力更强;而且在瘤颈口处金属螺旋与高分子膨胀丝形成类似“脚手架”的结构更利于内皮细胞的迁移生长,这些因素均有利于取得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泰杰伟业最新上市的Perfiller®高分子丝膨胀圈分为复杂型(3D)和螺旋型(2D)。高分子丝遇水膨胀,可以有效增加栓塞密度,即刻达到致密栓塞的效果。而且由于高分子丝膨胀后可以有效增加圈体稳定性,避免血流冲击造成的弹簧圈整体压缩,从而更加长效保护瘤颈,避免“犬耳征象”,有效降低远期复发率。


全新的推送系统,推送杆力学传递更加精准,推送过程更加轻松、顺畅。

参考文献:
[1]王路平,陈旭东.窦永充畅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2,27(2):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