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der® 栓塞用保护伞治疗颈内动脉狭窄


目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手段,该手术具有微创、阻断血流时间短等优点[1] 。颈动脉狭窄较严重时,需行球囊预扩张或支架置入后的后扩张,此时,斑块脱落可引起脑栓塞,也是正因为如此,现阶段 CAS 研究热点是如何将术中栓塞等并发症降至最低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分析,比如一些在介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栓子碎屑采用特殊的栓子保护装置(embolic protec⁃ tion devices,EPD)来捕获和清除[2] 。一项研究报道了对1990~2002年间26项观察性研究进行数据合并分析后的CAS结果,包括近3500例CAS 操作。这项分析表明,在不使用EPD的情况下,CAS的30d卒中或死亡的发生率为5.5%,而使用EPD时仅为 1.8% 。另外 ,不使用EPD时的严重卒中 (1.1% vs. 0.3%)和小卒中(3.7% vs. 0.55%)风险更高[3]

患者基本信息:女性,72岁,体重45kg。头昏一年左右。



术前DSA显示右侧颈内颈外均有狭窄,颈内动脉起始段部位狭窄约82%。拟行颈内动脉起始段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



术中股动脉穿刺后,导丝引导保护伞输送鞘通过病变部位到达左侧C1段末端后,释放泰杰伟业TJEP05-190保护伞,DSA造影下mark点清晰可见,伞口显影清晰,伞包打开饱满,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球囊预扩张,支架定位后进行释放,术后造影显示血流通畅。颈外仍然存在狭窄。患者无不适,结束手术。



本案例中对于线性狭窄,尤其是颈内外均有狭窄的情况,手术中最大问题在于保护伞能否安全通过病变,泰杰业Proender®保护伞的固定套管由激光螺旋切割处理,提高了柔软度,有利于通过迂曲和严重狭窄的病变,到达适合释放的位置。同时独特的网口锁边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保护伞的贴壁性,提高捕捉能力,降低术中血栓和斑块逃逸的风险。

产品介绍



泰杰伟业Proender®保护伞采用镍钛编织滤网。渐变式的网孔,配合网口锁边设计,既能保证伞口饱满打开,增强贴附效果,从而保证对栓子的捕捉有效性,又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内压,从而对颅内血管和组织达到双重保护的作用。



除两端标记点外,伞口闭合显影环的设计,使得术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伞包位置和释放状态。


独立导丝允许导丝可以做一定幅度的旋转或轴向运动。避免已释放的滤网发生位移,损伤血管内壁引发血管痉挛。固定套管经过激光螺旋切割处理,提高了柔软度,更有利于通过迂曲血管,释放伞时也更加贴壁。



输送鞘管采用分段的硬度设计,远端更软,同时具有出色的抗弯折能力。回收鞘管拥有更大的内腔直径,全段PTFE涂层,摩擦阻力只有同类产品的50%。一体化的输送鞘管和回收鞘管,可与0.014″导丝兼容,实现术中快速交换。

参考文献:
[1]简崇东,梁雄壮,黄建敏,等.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2,14(52):77-78.
[2] TITTO T,LDICULA,LENORE N,et al. Neurological complica⁃ tions and aspects of basilar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J]. The Neu⁃ rologist,2007,13(6):363-368.
[3] TORAL R. PATEL,KETAN R. BULSARA,et al. Current strat⁃ 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J]. Neurosurg Rev,2009,32(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