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神介“太极”系列之颈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及远端保护策略探讨

发布日期:2022-10-18 13:48
浏览次数:302
 
    “金井梧桐秋叶黄,神介国潮聚专场。”由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太极妙手 行云流水 神介功夫 国潮来袭”缺血性卒中专场线上学术沙龙会于2022年10月12日顺利开播。本次会议聚焦缺血领域颈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远端保护策略。该系列沙龙旨在为神经介入领域专家提供互相探索,共同精进的学术交流平台,每一期围绕一个学术热点展开充分讨论,并结合临床病例生动具体的进行演绎和分享。


       本期沙龙以“颈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及远端保护策略探讨”为主题,会议诚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林东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的施洪超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朱悦琦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云虎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及点评专家;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肖国栋教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吕朋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军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魏黎明教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殷亮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亚军教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辉教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王本孝教授担任分享与讨论专家,分享各自的手术案例及宝贵的临床经验。



       会议之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林东教授开场致词,介绍了该系列会议的主要目的以及本次线上会议的主题,并且强调了本次“颈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及远端保护策略探讨”主题讨论分享的必要性。紧接着南京市第一医院的施洪超教授首先介绍了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与点评教授,接着概括了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中颈动脉手术遇到的一些复杂病例、介入治疗入路方面的内容、远端保护装置回收困难的解决办法以及术前影像评估等方面。

第一部分

课题一:《特殊病变条件下的CAS术》







       本次会议第一位讲者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肖国栋教授,他为大家带来的话题是《特殊病变条件下的CAS术》。对于远端迂曲,长病变,钙化病变以及急诊取栓后CAS等特殊情况肖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处理经验。并介绍了近端保护装置和远端装置的应用场景,其中对国产Proender®保护伞在面对迂曲血管的通过能力进行了肯定。

       专家点评环节施洪超教授认同根据病变特点制定不同手术方案的看法。

课题二:《颈动脉保护伞回收策略》









       随后来自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的吕朋华教授为大家分享话题《颈动脉保护伞回收策略》。在讲座中,吕教授总结了保护伞出现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如支架贴壁不良,血管痉挛等。并且为应对保护伞回收困难,吕教授分享支架后扩,输送鞘回收,上推指引导管等操作经验。

       在点评中,林东教授和施洪超教授也先后分享了如转颈动作、MPA多功能管等回收保护伞的方法。

课题三:《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进行开通还是保守》







       接下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朱军教授带来了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进行开通还是保守》。朱军教授首先概述了颈动脉慢性闭塞的病因、转归和手术指征;然后,又总结了影响血管开通的因素和开通有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朱教授认为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结合病人的各种因素和风险进行评价。在病例分享中,朱教授为大家展示了泰杰Proender®远端保护装置在实战中的应用。

       专家点评环节,施教授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综合开通的成功率,评估风险和收益来决定是否对慢性闭塞血管进行开通。

课题四:《颈动脉狭窄的血管管壁影像评估》










       第一部分最后一位讲者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魏黎明教授,他为大家带来的讲题为《颈动脉狭窄的血管管壁影像评估》。魏教授不仅介绍了临床中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如超声、CTA、高分辨核磁等,还为大家展示了前沿的腔内影像器械在临床中的应用。魏教授表示利用这些检测设备,不仅有助于完成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量检测,还可以对斑块进行深入的定性研究,完成钙化斑块、脂质斑块或溃疡性斑块的鉴别,方便为手术中并发症的出现做好预防。



       两位点评专家都认为影像学的评估确实可以为手术方案、器械选择和并发症预防带来有意义的指导。

第二部分

课题五:《桡通路右侧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接下来,本次会议第二部分第一位讲者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殷亮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个了近期热门的话题《桡通路右侧颈动脉支架植入》。殷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桡动脉手术通路的特点,并结合病例把支架适配、通路的建立以及器械到位因素进行了说明。在病例分享中,殷教授使用了泰杰伟业Proender®保护伞顺利完成了支架输送和装置的回收,证明了泰杰伟业远端保护装置在桡动脉通路中仍然可以表现出良好的适配性。

       点评专家朱悦琦教授肯定了桡动脉手术确实会为大量患者带来收益,但是对与某些情况下,桡动脉入路确实也会带来许多限制。

课题六:《静脉溶栓-慢闭再通-机械取栓》









       接下来,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亚军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例一波三折的精彩病例《静脉溶栓-慢闭再通-机械取栓》。该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院后完成了时间窗内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在入院期间进行检查,发现右侧大脑低灌注,并显示一侧颈内动脉血管闭塞。患者择期进行了闭塞开通手术,但开通后血流无法维持,植入支架后仍然未能改善。加用替罗非班后虽然恢复血流,但发现有血栓逃逸到远端的大脑中动脉,随即进行了机械取栓,完成了血管开通。

       点评中,朱教授认为该病例的发病机制可能为严重的低灌注或者为高度狭窄病变的急性闭塞。

课题七:《颈动脉夹层保护伞下支架成形一例》







       随后,来自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张辉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另一病例《颈动脉夹层保护伞下支架成形一例》,该病例为左侧颈内动脉夹层,测量长度约为3.6cm。因患者颈动脉夹层节段较高,保护伞被放置到了岩谷水平段,但高位保护伞会为回收带来风险。因此术者选择了拥有320cm导丝长度的泰杰伟业Proender®保护伞并使用了中间导管顺利完成了回收。

课题八:《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病例分享》







       会议最后一位讲者王本孝教授来自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他为大家分享的题目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病例分享》。王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多例复杂情况下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如颈动脉合并冠脉狭窄,颈内动脉串联狭窄等。在这些复杂的病例术中均使用了泰杰伟业Proender®保护伞,足见术者对该产品的认可。



       最后,朱悦琦教授和吴云虎教授为本次“颈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及远端保护策略探讨”专题会做了大会总结,非常感谢来自省内外各位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分享,从手术的最终结果来看患者均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分享的病例让大家眼界更加开阔,专业知识得以更加丰富,大家都从中学到了很多!期待下次有机会大家更好地交流!

       至此,“神介“太极”系列之颈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及远端保护策略探讨”线上沙龙会圆满结束。我们期待下一期线上会议再见。

       泰杰伟业以“杰出科技,关爱生命”为已任,始终秉持着“专业、高效、创新”的企业价值观,以高起点、高质量、高信誉的服务准则,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脑卒中解决方案,推动神经介入行业良性发展,助力脑卒中防治工作推进,让科技成为健康生活的不竭之泉。泰杰伟业提供的Proender®保护伞采用一体化镍钛合金编织滤网,渐变滤网孔径,保证栓子捕捉能力的同时降低了血管内压差,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全伞口显影环设计,术中可以清晰观察保护伞释放状态,保护伞导丝提供190cm和320cm两种长度的选择,可以根据手术器械改变工作长度,有利于手术过程中器械的兼容。